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财有道 > 理财头条 >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03-09 15:33

银监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余额合计29.54万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在“防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转型效果日益明显。银监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余额合计29.54万亿元。其中,金融同业理财规模较上年大幅缩水50%至3.25万亿元,个人理财规模较上年增长4.25万亿元至19.79万亿元,成为理财规模边际增长的主力。

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11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向净值化转型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个人理财增速提升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日前指出,根据最新数据,2018年1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延续了增速放缓的趋势,同业理财产品规模和占比连续12个月环比下降。

《中国银行(港股03988)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余额合计29.54万亿元,较2016年末的29.05万亿元仅小幅增长0.49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69%,且多个月份出现理财余额单月负增长的情况。中金公司(港股03908)指出,理财余额增速放缓其中固然有高基数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大资管去杠杆的监管环境下,迫使理财压缩同业、调整结构的结果。

从产品类型看,金融同业理财规模较上年大幅缩水50%至3.25万亿元,机构客户理财(仅包括面向实体企业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亦较上年下降0.33万亿至6.5万亿元,个人理财(一般个人、私人银行及高资产净值类)增速稳健,规模较上年增长4.25万亿至19.79万亿,成为理财规模边际增长的主力。

浙商证券认为。2017年,为了对冲同业理财规模下降的压力,银行加大了对机构客户和个人理财的争夺。机构客户理财产品规模小幅下降,部分反映了实体经济回暖、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加强,手中富余现金并不多的情况;个人理财产品规模逆势增长,表明在多地楼市限购限贷下,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此外,2017年初以来多家银行重点发展个人零售贷业务,居民现金流或相对充裕。

中金公司认为,同业理财规模的快速下降与金融去杠杆的稳步推进密不可分,一行三会严厉打击金融套利、资金空转行为,推动银行主动压缩同业理财规模。

向净值化方向转型

根据普益标准金融数据平台的数据汇总,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0721款(若不考虑2017年之前发行,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存续的开放式产品),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189538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183款。相比于2016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56.27%,其迅速扩张的态势与该类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以及监管政策方向密不可分。

2017年11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普益标准研究指出,从2017年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情况来看,全国性银行(包含国有大型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行业发展方向更为敏锐,基本都对净值化产品进行了提前布局,在18家全国性银行中有17家已推出净值型产品;相比而言,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发展方向的不同,推动产品净值化的力度有明显差异。2017年全年,有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售的城市商业银行数量为25家,相对于城商行的总数量占比偏小;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理财业务起步相对偏慢,大多数银行的人才培养较难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数量仅为6家。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普益标准分析师指出,在净值型产品推出之际,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投资者教育上,引导投资者逐步适应收益趋于变动的净值型产品。同时银行也需要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尽量降低净值的波幅,与基金类产品形成错位的客户定位,避免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在“刚性兑付”打破,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后,未来理财市场的竞争方式将会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变为创新能力及主动管理能力的竞争,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均应挖据自身的禀赋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